
22 George Street
"22 George Street" is a podcast that delves into the intriguing world where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tersect. It explores the stories and insights behind family businesses that break conventions and dare to innovate, ultimately making a mark on the global business stage. Through compelling storytelling and in-depth analysis, "
"22 George Street" es un podcast que explora el fascinante mundo donde se encuentran la tradición y la innovación. Ofrece historias e ideas detrás de los negocios familiares que desafían las convenciones y se atreven a innovar, dejando una huella en el escenario empresarial global.
在《乔治街22号》播客中,我们探究的不仅仅局限于金融、经济或是企业社会责任等议题。这里,我们试图跨越学科边界,触及文化、历史、艺术乃至哲学等众多领域。每一期节目,我们都力图为您带来不同的思维火花,无论是通过深度对话、独到见解还是灵感故事,都旨在激励每一位听众深入反思和积极探索。
22 George Street
从塞内加尔的女奴到中国的女拳:分而治之的秘密
在本期《乔治街22号》,我们从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出发,走进奴隶制度的血腥历史。许多人以为奴隶制全靠皮鞭和铁链维持,但历史学家 Orlando Patterson 告诉我们:真正的统治秘诀在于 分而治之——让奴隶群体内部产生裂痕和不信任。
戈雷岛的“奴隶屋”楼下是黑暗的牢房,楼上却是 Signares 的奢华宅邸。这些非洲女性,有的出身奴隶,却因与法国殖民者结合而成为“女王”,甚至拥有并管理自己的男性奴隶。与此同时,普通女奴则被迫担任监工助理,去惩罚和羞辱男奴,进一步分裂了奴隶群体。
这种逻辑在今天依然存在。中国女性在政治权利上长期缺席,部分人转而在婚姻与生活中追求特权;男性则被赋予“养家者”的父权幻象。看似不同的利益,其实都是极权体制制造的“补偿”,目的只有一个——让矛头转向彼此,而不是制度。
从奴隶制度到田园女拳,本质是一条连续的权力逻辑:真正的统治,不靠铁链,而靠裂痕。
从塞内加尔的女奴到中国的女拳:分而治之的秘密
欢迎来到乔治街22号做客,我是你的朋友乔治.
中国的女性在公共政治权利上一直面临着巨大的不平等。当这种制度性的不平等难以撼动时,一些女性把能量转移到在生活中追求特权,婚姻中索取金钱作为一种弥补。这是老力工重男轻女,打在小力工身上的回旋镖.
男女争特权背后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统治智慧:分而治之,也就是政治学中的divide and rule。统治者只要制造内部的不平等和互不信任,就能让被压迫者彼此消耗. 只要不同群体之间忙于互相指责,那么矛头就不会指向真正的统治结构。
这期我们来说说奴隶制度下类似的安排。奴隶贸易是一段极其血腥的篇章。16 到 19 世纪,千万计的西非人被贩卖到大西洋彼岸,他们被抓捕,被集中关押,再经过九死一生海上长途航海,最后被投入美洲种植园。如果你搭飞机降落在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再乘船,就能到达这段历史最著名的中转站之一——戈雷岛,参观那里的“奴隶屋”.
这座民居修建于十八世纪,紧贴着大西洋的海岸,表面上是一座法式宅邸,但一楼是关押奴隶的牢房,每个小隔间不足十平方米,却要关押几十人,几乎不能直身。空气闷热,光线微弱,奴隶们被铁链锁在墙边,等待被运往大西洋彼岸。唯一一扇通向大海的门,被称为 “无归之门”.
既然生活没有希望,为什么奴隶不反抗呢? 今天的人们对于奴隶制度的一些想象是错误的, 比如认为奴隶制度是靠白人监工和皮鞭维持的。但社会学家 Orlando Patterson 在《奴隶制与社会死亡》一书中指出:奴隶制度的稳定,并不是靠外部暴力,而是靠内部分化。奴隶被剥夺了原有的身份和关系,陷入一种“社会死亡”的状态。他们无法形成团结,只能在主人的制度性分裂中彼此消耗。
在塞内加尔,就出现了一群特别的女性——Signares,也被叫做殖民女伴.这些非洲女性不少出身奴隶,但因为与法国商人和殖民者结合,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她们不但在经济上是中介,更在奴隶制度内部扮演了管理者的角色。
她们住在奴隶屋宽敞的宅邸里的二楼,明亮的庭院、粉红色的墙壁、宽敞的阳台。法国旅行者在日记里写道,戈雷岛上的 Signares,穿着昂贵的欧洲丝绸和印花布,戴着黄金首饰,出门时前呼后拥,比巴黎的贵妇人更懂得炫耀财富与地位。
并不是所有女性奴隶都能成为 Signares,更多的女奴隶,被卷入的是另一种残酷的角色:监工助理,她们监督其他奴隶,传达主人的命令,以及对男性奴隶体罚。奴隶主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来她们认为女性不容易腐败,不会和其他奴隶串通;二来女性监工往往更狠,因为她们必须用残酷来证明自己对主人的忠诚。
女性奴隶虽然依然卑微,但通过监督和惩罚获得了“比男性高一点”的心理补偿。而男性奴隶则因为被女性惩罚而感到屈辱和愤怒,他们的怨气更多地投射到同样是奴隶的女性身上,而不是指向真正的统治者。这样一来,本该是共同受压迫的群体,被彻底切割开来,彼此之间不再信任,更难以联合反抗。
这种逻辑放到今天并不陌生。体制同样会给一部分群体提供有限的机会和特权,让她们在某些位置上成为“合作者”,从而加剧社会的内部分化。表面上看似在提升女性的地位,但实质上,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 分而治之。
所以,从戈雷岛的 Signares,到今天的田园女拳,本质上是同一个逻辑:权力通过默许分化来维稳。一部分人被赋予有限的特权,另一部分人被推入更深的不平等。最终的结果,不是共同抵抗压迫,而是被压迫者之间的内斗。
中国男性同样被赋予了某些制度化的特权。比如,在家庭结构里,男性常常拥有话语权和权威感,类似于阿拉伯世界的父权文化。但与此同时,在真正的公共政治和制度分配中,大部分男性同样没有更多话语权。用996、买房来支撑家庭,而不去质疑更深层次的社会不平等。
这样的统治不是没有成本,中国出生率暴跌一定程度就是源于“田园女”和 “力工”的觉醒, 互相嫌弃、各自退场,中国梦的大饼无人接盘.当人们失去了共同的未来感时,人们不仅拒绝合作,也拒绝延续。
感谢来22 George Street做客, 欢迎分享你对男女特权的洞察. 统治者可以制造裂痕,但很难在裂痕里催生希望。Ch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