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George Street
"22 George Street" is a podcast that delves into the intriguing world where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tersect. It explores the stories and insights behind family businesses that break conventions and dare to innovate, ultimately making a mark on the global business stage. Through compelling storytelling and in-depth analysis, "
"22 George Street" es un podcast que explora el fascinante mundo donde se encuentran la tradición y la innovación. Ofrece historias e ideas detrás de los negocios familiares que desafían las convenciones y se atreven a innovar, dejando una huella en el escenario empresarial global.
在《乔治街22号》播客中,我们探究的不仅仅局限于金融、经济或是企业社会责任等议题。这里,我们试图跨越学科边界,触及文化、历史、艺术乃至哲学等众多领域。每一期节目,我们都力图为您带来不同的思维火花,无论是通过深度对话、独到见解还是灵感故事,都旨在激励每一位听众深入反思和积极探索。
22 George Street
从欧洲清算法(Lustration Law)看中国政治灾难中的“平庸之恶”
欧洲的清算与中国的沉默——一个关于记忆、责任与未来的对照
为什么中国社会总是在重复同样的灾难?
为什么普通人一次次成为制度的帮凶?
为什么我们始终无法建立真正的公共秩序与历史责任感?
本期《乔治街22号》,我们将目光投向德国、捷克、波兰、西班牙这四个国家,看看他们如何通过“清算法”(Lustration Law)面对极权历史、划清是非边界。而与之对照的,是中国从文革到清零的制度性遗忘——没有审判,没有追责,只有一次次以“改革”名义包装的权力更替。
在中国,所谓的“清算”往往只是黑吃黑,是“背锅侠”制度,是网络大V的舆论暴力,却从未真正建立起制度性的历史记忆与公共责任。
📌 关键词:#清算法 #历史记忆 #文革 #制度暴力 #西欧转型 #网络舆论 #正义与责任 #乔治街22号
如果你也曾对身边的遗忘感到不安,对反复上演的荒诞感到困惑,这期内容,值得你听完。
大家好,欢迎来到《乔治街22号》。我是你的主持人 George。
在一个亢奋喧嚣的世界里,我们试着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
今天,我们来谈谈清算与记忆。
人祸不同于天灾,它总是冤有头、债有主。
你有没有想过,文革时那个打你祖父耳光的人,后来去了哪里?
他也许已经安然退休,也许正在公园下棋,讲着“青春无悔”,还要给年轻人上一课.
疫情封控期间,那些往你楼门钉铁皮、贴“阳性封条”的人,不是高层决策者,也不是“境外势力”,而是你小区的邻居和网格员。
网络上,爱国大V肆意传播虚假信息煽动仇恨,从来不用负责;
他们从未面对自己的责任。他们也不需要面对,因为这个国家从来没有要求任何人为历史负责。 文革和疫情之后没有真相与和解, “四人帮”倒台只是宫廷更替,新冠疫苗之父被传已经死刑. 中国人以为遗忘即宽容,其实只是传承。
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处理“过去”从不是逃避话题,而是一种国家成长的必须。
在德国柏林,联邦档案馆陈列着上千万份东德秘密警察斯塔西的档案,每个普通公民都可以申请查阅,看清过去谁在监视他。
在波兰,清算法庭追溯每一位政治人物在共产党时期的合作背景,哪怕你只是申请当一名法官,也必须公开自己的历史。
这些做法为了建立清晰的社会边界。
一个国家只有直面过去的幽灵,才可能防止它在未来复活。
在德国,纽伦堡审判被视为现代国际法的开端。这场审判首次将纳粹党高层拉上法庭,明确了一个震撼世界的原则:“服从命令不是免责理由。” 这是一次司法对极权暴力的正面交锋,也是现代国家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划出的第一道红线。它向整个欧洲确立了一个基本准则:国家机器不能脱离道德判断运行。
1949年起,西德开始全面推行“去纳粹化”政策。凡是曾加入纳粹党或参与纳粹组织的人,尤其是教师、法官、警察等关键岗位,都可能被清除出公职系统。清算不仅是对人事的调整,更是一次深层次的制度净化。
而德国清算的第二波,则出现在1990年两德统一之后,针对东德。
1991年,德国成立了联邦档案局(BStU),专门接管并整理东德时期秘密警察——斯塔西(Stasi)留下的档案。总量超过1.1亿页的监视记录,构成了现代最庞大的政治监控档案库。
任何一位普通公民都可以申请查阅这些档案,了解自己是否被监视,谁曾告密。
这是一次国家层面的制度性记忆重建。
而清算也并非象征性操作,它是有后果的:
- 斯塔西成员被永久禁止担任公职;
- 与斯塔西合作的告密者不得担任学校管理者、法官、警察等社会信任岗位;
- 很多政治人物因此辞职或被罢免,包括统一后新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但德国做得最彻底的一点,是他们从未“抹去”这段历史。
斯塔西档案不仅被保存、被公开,更被写入教科书、展出在博物馆、讨论在课堂、播出在电视节目中,成为一套全民共同承担的社会记忆工程。
在德国,清算不只是清除过去的恶,而是提醒后代:这种恶,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慢慢长出来的。
在中东欧国家中,捷克的清算法堪称最系统、也最严厉的一个。
1991年,捷克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清算法》(Lustration Act),明确规定:凡是申请担任政府部长、法官、大学校长、媒体总编辑等关键公职的人,都必须申报自己是否曾与共产党秘密警察StB有过合作关系。
一旦被查出存在合作记录,这些人将被禁止担任相关职位,期限从五年到十年不等。更严格的是,如果有人拒绝申报,或隐瞒了自己的过往,将被直接认定为失信,不得任职。
捷克没有把清算当作象征性的历史姿态,而是把它变成一套制度性的政治诚信机制,为转型后的公共生活建立新的道德边界。
不仅如此,捷克在1993年还成立了“国家记忆研究院”,这是一个具有教育与历史功能的机构。
它不仅负责管理过去的秘密档案,更致力于推动社会公开反思:通过举办展览、出版教材、拍摄纪录片,让年轻一代切实了解极权体制下的压迫机制,以及普通人在那个体制中所承担的角色。
在捷克,清算不是为了报复过去,而是为了教会后人如何识别不正义,如何避免重演。
1997年,波兰正式通过《清算法》,并设立了专门的清算法庭,对所有公职候选人进行历史背景审查。
清算的时间范围被设定为 1944 年到 1989 年,重点聚焦于候选人是否曾与当时的秘密警察机构合作,是否参与政治迫害行为。
与捷克相比,波兰的清算制度显得更“温和”一些。在制度设计上,加入了“陈述机会”和“申诉程序”,以避免误伤无辜,让被指控者有机会说明自己的历史背景,接受法庭听证。
但温和不等于软弱。波兰的清算依然是“有牙齿”的:
如果一个人被查出曾故意隐瞒历史、或在申报中撒谎,将被禁止担任任何公职长达十年,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调查。
更值得注意的是,波兰并没有把清算局限在司法和政治领域,它将“面对过去”扩展到了文化与社会反思的层面。
例如,曾经引发强烈共鸣的剧作《我们,全体被监视的人》,就生动地描绘了普通人在极权体制下的压抑与恐惧——
你不知道是谁在举报你,你也不知道你是否会成为别人的替罪羊。这个社会仿佛一张互相监视的网络,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可能是施害者。
波兰的清算制度让这个国家开始学会诚实地讲述自己的历史,开始学会把恐惧翻译成对自由的珍惜。
西班牙则走了一条弯路.1975年,独裁者佛朗哥去世。西班牙刚刚走出独裁统治,社会各派力量在极度脆弱的政治平衡中达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共识——“遗忘协议”。
这个协议的核心逻辑是:不追究、不问责、不讨论。
这和中国共产党在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本质一样——表面承认问题,实则掩盖责任。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代际更替,新的声音不断浮现,西班牙社会开始重新追问:“我们到底遗忘了什么?”
2007年,西班牙政府通过了《历史记忆法》,正式启动了迟到的清算进程。这部法律要求:
- 为佛朗哥独裁期间的受害者建立纪念碑,
- 解密西班牙内战与独裁时代的历史档案,
- 禁止竖立任何为独裁政权洗白的纪念物,
- 并推动将佛朗哥的遗体从象征国家荣耀的“英灵谷”移出。
这是一次迟来的正义,历史的清算可能会推迟,但永远无法彻底回避
一个无法正视自己黑暗的社会,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秩序。
中国走出文革,拥抱改革开放,可以短暂维稳、经济增长,但终究还是像现在一样掉进同一个陷阱。
中国人能理解的“清算”,只是一种权力游戏。
· 像几个“甘当夜壶”的跳梁小丑,在任务完成后被弃之如履;
- 巡视和“肃清余毒”,实则是权力内部的黑吃黑;
- 或者找个“背锅侠”当替罪羊,去平息怒火。
中国社会对正义彻底失去了想象,只剩下满地的犬儒、奴性与顺从。
感谢收听今天的乔治街22号播客. 米兰·昆德拉说,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中国人最缺的,只是诚实;
Ch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