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George Street

为什么中国2024经济刺激计划不会有效?

22 George Street Season 2 Episode 10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最近宣布的庞大刺激计划,旨在振兴其经济。随着政府对经济复苏和市场反弹的乐观预期,许多投资者纷纷涌入资本市场,希望能从即将到来的经济活动中获利。然而,这项刺激计划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我们将通过金融学理论分析这一问题。尽管中国在2001年至2012年期间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但当前的金融环境却截然不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私人部门信贷已经超过200%的GDP,这可能导致资源的错配和低效。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过度的信贷可能导致国有企业依赖不当,形成“僵尸企业”,进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天的讨论不仅涉及到刺激措施的短期效果,更关注于中国当前面临的文化和制度性障碍如何影响投资和创新的机会。我们将探讨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发展能否真正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未来的经济前景又将如何变化。敬请期待本期内容,帮助您更深入理解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金融政策的潜在影响!

欢迎回到《22 George Street》!我是你的主持人乔治。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中国最近宣布的庞大刺激计划,旨在振兴其经济。中国政府对此充满期待,希望不仅经济复苏,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也会随之反弹。

在过去的几天,许多投资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涌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希望能从即将到来的经济活动激增中获利。但是,这次的金融刺激计划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实践中的效果将如何?今天,我们将利用金融学理论来得到答案。

回顾2001年至2012年,中国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不断扩大的金融行业。然而,2024年的形势却截然不同。金融理论表明,虽然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增长,但一旦超过临界点——大约是GDP的100%——其影响就可能转为负面。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私人部门信贷达到了惊人的185% GDP,到2024年3月,这一比例飙升至200.56%。如此庞大的金融部门不仅不会促进经济进步,反而会成为经济的障碍,还会增加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

上一个历史的教训来自于2008年的刺激计划的。在那时,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超过了它们真正所需的水平,这终止和扭曲了改革开放之后逐步提高的资本有效配置路径。这种情况与哈佛大学科尔奈所称的“软预算约束”相符,显示了国有企业缺乏对其财务表现的责任感,导致出现所谓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在没有有效贡献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而可以预见的是这种问题在2024年实施新的刺激措施时只会会进一步加剧。

此外,金融理论表明,金融确实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主要是针对那些拥有真正增长机会和研发需求的企业。金融发展在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依赖外部资本进行增长和创新的行业。然而,当前,中国面临着主要障碍并未被解除:

  1. 日益增长的排外和民族主义文化,营造了一个非包容性的商业环境,使企业难以蓬勃发展。
  2. 政府干预加剧,加上对私有财产权和企业家人身安全保护不足,限制了可行的投资机会。

即使在这项最新刺激措施之前,银行在寻找借款人的过程中也显得十分困难,中国的初创公司数量从2018年的51,302家骤降至2023年的仅1,202家。

在没有来自私营部门的需求的情况下,大部分资金可能会再次流向国有企业,这将导致资源的进一步错配和低效。在股市方面,长期来看,股市的价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抬高当前价格而没有实质价值,反倒只会导致负面的股票收益。当股票市场是一个信息有效的市场,只要人们预期未来公布财报的时候股价会下跌,那么它现在就回下跌。

总而言之,尽管新的刺激措施看似是对中国经济挑战的积极回应,但它们可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的问题源于非包容性的文化和制度缺陷,单靠货币政策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这项刺激计划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保持谨慎的期望。

感谢您今天的收听!如果您觉得我们的讨论很有启发性,欢迎您关注我们的YouTube频道和播客平台。不要错过我们的下一期节目——保持好奇,参与讨论!下次再见!